北交所开市即将满两年。整体来看,北交所开市以来运行平稳,超200家北交所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特征显著,业绩成长性强,其中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等细分领域成为机构关注和布局的重点方向。公募基金将在扩大已有权益基金投资北交所范围的基础上,积极布局专业投资北交所的新产品。 “专精特新”特征显著 北交所开市近两年来,交易与融资规则不断改革创新,市场功能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整体增加趋势比较平稳。 截至2023年9月末,北交所共有股票222只,总市值超2600亿元,上市公司数量是开市时的近3倍,体现了“更早、更小、更新”的服务特色。按照申万行业分类标准,涉及23个行业,其中机械设备行业个股数量最多,电力设备行业总市值最高。北交所已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关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投资者布局“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途径。 嘉实基金分析称,2023年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克服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九成公司实现盈利,共计实现营业收入770.25亿元,同比增长4.43%。近期多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截至10月16日,北交所已有7家公司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4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30%。 同时,北交所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嘉实基金数据显示,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四成,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北交所公司上半年研发支出共计32.70亿元,同比增长3.70%。其中,近七成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平均研发强度4.24%,约为规上企业平均水平的3倍,37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从上半年表现看,机械、汽车零部件板块表现亮眼。其中,机械设备是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行业,板块“专精特新”企业占比高,产品下游辐射范围广。 机构参与热情逐步提升 9月初证监会《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和北交所八项改革措施重磅发布,此后北交所先后修订股份减持、募集资金、转板等指引,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北交所交易活跃度明显改善,受关注程度不断攀升,机构参与热情逐步提升。 据粗略统计,9月有80家左右北交所公司受到机构调研,环比大幅增长,其中公司转板安排成为机构关注点。从行业看,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和基础化工行业公司数量较多,这些接受调研的公司大多营收、净利润规模较高,且估值较低。 南方基金认为,整体来看,北交所上市公司扣非净资产收益率在2020-2022三年期间显著高于科创板和创业板水平,从2023年中报来看也保持了这一趋势。从2023年中报披露数据来看,公募基金整体持仓排名前五名的个股基本属于北交所权重大市值个股,从行业分布来看,新能源和机器人行业是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方向。 中信建投基金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北交所有一大批优秀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借国家政策支持的东风和企业自身的努力,相信会有相当体量的企业成长为大型企业,这个成长的过程会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因此北交所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具体细分而言,更加看好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医药生物三个领域。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基金经理顾鑫峰表示,他买入北交所公司的逻辑主要包括行业新兴且成长性较高,在北交所乃至整个A股具有稀缺性,所在的细分行业跟整个A股的大环境能够融合,甚至跟某些板块的投资热情能够形成共振,公司经营稳健良好,管理层优秀、业绩较高速增长。“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看,很多北交所公司就像十几岁的少年,朝气蓬勃,未来可期;又像早晨8、9点钟的太阳,也许暂时还没有那么明媚耀眼,但按照当前的运行轨迹发展下去,在可以遇见的未来,终将可见其如日中天。”他表示。 公募积极布局相关产品 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公募基金布局了北交所主题基金、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ETF等。积极扩大已有权益基金投资北交所的范围,布局专业投资北交所的新产品也成为下一阶段公募基金的目标。 华夏基金表示,北交所设立后,华夏基金申请成立了首批以投资北交所为主的北交所主题基金。在整个公募主动权益基金对北交所的投资上,华夏基金较早对几乎所有存量公募基金都开通了北交所交易权限。事实上,有不少北交所优质公司的前十大股东里,都能看到华夏基金旗下主动权益基金的身影,而不仅仅是北交所主题基金。 中信建投基金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公司高度重视北交所投资机会,目前有一只北交所主题基金,虽然其余存量基金产品暂未涉及北交所投资,但未来一方面会根据市场情况,择机发行更多以北交所股票为主要投资范围的基金产品,另一方面不排除将存量基金产品的投资范围扩大至北交所股票,同时会增加研究团队拓展对北交所股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机构认为,引入多类资金进入北交所,有助于活跃北交所交投情绪,发挥价值发现功能。目前公募基金对北交所处于低配状态,后续参与力度还有待提升。而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更像是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引导这些资金入市可以为北交所提供稳定的资金供应,减少市场的波动性。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